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技术
发布时间:2015-05-02 14:52 新闻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
羔羊成活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,要想提高羔羊成活率,除了做好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、使之产下健壮羔羊外,搞好羔羊饲养管理是关键所在。
(一)初生羔羊的接产 母羊怀孕预产期临近时,应提前备好产房、垫草,并用0.1%百毒杀或0.2%过氧乙酸喷雾消毒。
当母羊出现临产症状时,马上用络合碘消毒母羊乳房及外阴,将母羊转入产房,注意值班观察。母羊产羔多在晚上10点至凌晨3点。当羔羊产下时,马上用络合碘消毒脐带,用消毒的线距肚脐2厘米处结扎好,用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,并用消毒的纱布擦干羔羊身上羊水。天气寒冷时,接生的羔羊应立即放入暖箱或火炕上保温。如产下的羔羊有心跳而没有呼吸,多是因其口腔或气管中有羊水,此时可将羔羊后肢提起,让其头朝下,轻轻拍打颈部和胸部使羊水流出,用纱布擦干羔羊口腔羊水,双手一压一放羔羊胸部进行人工呼吸,直至羔羊呼吸正常为止。
如果母羊难产,术者应用络合碘将手消毒,然后伸入产道助产,或纠正胎位轻轻拉出。如胎儿过大,必须请专家做剖腹产手术。
母羊产仔后不久胎衣便会产出,注意打扫栏舍卫生,换上干净并消毒的垫草。
(二)初生羔羊的饲管 初生羔羊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,抗病力差,怕热,怕冷,不能独立生存,因此须特别注意搞好饲养管理工作。
1.喂好初乳。母羊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就是羊初乳。初乳营养丰富全面,富含免疫球蛋白,羔羊吃后,可以获得抗病能力,同时可促进胎粪的排出。这对羔羊早期的健康和快速生长发育非常重要。羔羊产下后6小时,应人工帮助其吸吮母乳,并训练羔羊迅速学会自己吃奶。
有的母羊由于遗传或疾病原因产后泌乳少或无乳,此时一是要人工补喂加水稀释的鲜牛奶或奶粉、米糊、豆奶等,注意定时、定量、定餐;二是要找保姆羊代哺乳。方法是将保姆羊的奶或尿涂于羔羊身上,先人工帮助羔羊吃奶,然后将羔羊转入该母羊栏内让其代哺乳。如保姆羊暂时不愿代哺乳,则须多次人工调教直至保姆羊愿意代哺乳为止。
2.早期断奶。羔羊自然断奶时间一般在3月龄左右,如提早训练羔羊采食并补饲,可使其在1个半月龄时断奶。早期断奶一是使母羊繁殖周期提前,提高母羊繁殖力;二是尽早锻炼羔羊消化功能,促进生长发育。
当羔羊15日龄时,开始给羔羊喂嫩草或树叶,刺激其食欲,增加唾液分泌,锻炼胃肠机能。20日龄时,适当补饲豆奶粉、玉米粉、少量麦麸等,或用精料粉与切碎的青草混合。
3.补饲羔羊。当羔羊能自由采食,并出现正常反刍时,于45日龄左右断奶。
4.冬季饲管。冬天天气寒冷,加上是枯草季节,母羊营养不足,泌乳严重下降,羔羊缺乏营养,易发病死亡。因此,羔羊饲养管理要点是:(1)给母羊补饲炒熟的黄豆粉、玉米粉、麦麸等,保证母羊的泌乳量。(2)训练羔羊吃奶粉、炒熟的黄豆粉、玉米粉、麦麸等精料,补充营养。(3)放牧时不让羔羊淋雨受凉。(4)注意栏舍保温,防止羔羊受寒。(5)打好防疫针,增加羔羊抗病力。(6)搞好栏舍卫生消毒工作。但最好是调节好母羊配种季节,尽量不让母羊冬天产羔。
(三)羔羊痢的防治 羔羊痢可使初生羔羊发生大批死亡,羔羊发病时以严重腹泻为特征。
1.病因。本病常因大肠杆菌、沙门氏杆菌、魏氏梭菌、球虫等侵入羔羊消化道,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发病。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左右羔羊,多是羔羊吃了污染的草料或饮水。
症状:羔羊病初精神差,不吃奶,腹泻,粪便有的呈灰白色,有的呈黄白色,有的是黄绿色,并散发恶臭味。腹泻严重的羔羊,卧地不起,水泻带血或带粘液,肛门失禁,如不及时治疗,常在l~3天内死亡。该病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,只有少数病轻者可自行痊愈。
2.治疗。(1)0.1%高锰酸钾水20毫升,1天灌服1次。(2)土霉素片0.25克,一次灌服,1天2次。(3)黄连素片O.25克,一次灌服,1天3次。(4)恩诺沙星注射液,l~2毫升一次肌注,l天2次。(5)氨丙啉片,每千克体重用20毫升,一次灌服,1天1次。(6)凤尾草、旱莲草、海蚌含珠鲜草各15克,捣烂加水一次灌服,1天2次。以上方剂任选一种即可,如效果不明显再换方。
3.防疫。注射羊三联四防苗,以预防羊快疫、羊炭疽、羊肠毒血症、羔羊痢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