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无公害肉羊的几则建议
发布时间:2013-09-13 14:47 新闻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
(一)羊场环境与工艺
充分考虑当地土地利用规划、饲草饲料供应和放牧条件。羊场宜建在地势干燥、通风排水良好、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。羊场周围3千米以内无大型化工厂、采矿场、皮革厂、肉品加工厂、屠宰场或畜牧场等。距离干线公路、铁路、城镇、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千米以上,远离高压电线。羊场应全封闭,设有防疫沟,并建立绿化隔离带。
羊舍应按性别、年龄、生长阶段设计,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保温隔热,通风、采光良好,地面和墙壁便于消毒,饲养区内不应饲养其他动物。羊场生产区要布置在管理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,羊舍应布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,隔离羊舍、污水、粪便处理设施和病、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。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。
(二)饲养技术
1.饲料和饲料添加剂。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NY 5150的规定,不应在羊体内埋植或者在饲料中添加镇静剂、激素类等违禁药物。商品羊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,应按照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》执行休药期。
2.饮水。羊群饮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,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。
3.防疫。羊群的防疫应符合NY 5149的规定。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应彻底消毒。
4.兽药和使用。治疗用药应符合NY 5148的规定,肉羊育肥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,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。发生疾病的羊在使用药物治疗时,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出售。
(三)卫生消毒
1.消毒剂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148的规定。
2.消毒方法。环境消毒:羊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%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。羊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、排粪坑、下水道出口,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。在羊场、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。
人员消毒: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羊舍要更换工作服、工作鞋,紫外线照射5分钟消毒。外来入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,应更换场区工作服、工作鞋,紫外线照射5分钟消毒,按指定路线行走。
羊舍消毒: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,采用喷雾、火焰、熏蒸消毒。
用具消毒:定期对分娩栏、补料槽、饲料车、料桶等饲养用具消毒。
带羊消毒:定期进行带羊消毒,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。
(四)管理措施
1.日常管理。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有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。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,羊场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羊的配种工作,防止周围其他动物进入场区。
2.羊只管理。选择高效、安全的抗寄生虫药,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、药浴,控制程序符合NY5148的要求。应对成年种公羊、母羊定期浴蹄和修蹄。经常观察羊群健康状态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3.饲喂管理。不喂发霉和变质的饲料、饲草。育肥羊转群时,要按性别、体重大小分群。每天打扫羊舍卫生,保持料槽、水槽用具干净,地面清洁,定期更换垫草。
4.灭鼠蚊蝇。定期定点投放灭鼠药,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,做深埋处理。消除水坑等蚊蝇滋生地,定期喷洒消毒药物。
(五)运输管理
商品羊运输前,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,并出具检疫证明,合格者方可上市或屠宰。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应彻底消毒。运输途中,不应在城镇和集市停留、饮水或饲喂。
(六)病死羊处理
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,有使用价值的应进行治疗,彻底治愈后,才能归群。需要扑杀的病羊,应在指定地点扑杀,尸体按GB16548的规定进行处理。
(七)资料记录
记录应包括羊群来源、种羊系谱档案和主要生产性能记录;饲料、饲草来源、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记录,疫病防治记录,出场销售记录等。上述记录最少保留3年。
(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:030801)